定位为中阶准专业的全幅无反相机 Sony A74终于问世了,上一代机种A73可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幅无反市场中获得了很好的销售佳绩,同时也加速了相机市场从单眼转向无反的过程。身为它的后继机种,A74是不是也能缴出一样的成绩单呢?
厂商资讯
■台湾索尼 ■02-449-9111 ■store.sony.com.tw相机规格
■ 感光元件:全片幅背照式CMOS
■ 像素:3,300万画素
■ 感光度:ISO 100~512,000,可扩展至ISO 50-204,800
■ 对焦点:759点,覆蓋率约94%
■ 影像稳定:5轴5.5级
■ 快门:1/8000s~30s,支援B快门
■ 连拍:最高10fps
■ 录影:4K 30p、4K 60p(Super 35mm)
■ 录影格式:Mpeg-4/H.264/H.265
■ 观景窗:369万点,更新率120fps
■ 萤幕:3吋103万点侧翻触控式
■ 记忆卡:双SD(UHS-II),其中一卡槽兼容CFExpress A
■ 连接埠:USB Type-C、HDMI Type-A、3.5mm麦克风与监听
■ 电池:MP-FZ100
■ 续航力:520张/580张(EVF/LCD)
■ 重量:约658g(含电池与记忆卡)建议售价
新台币 64,980元(单机身)
首先在核心的感光元件方面,Sony A74采用全片幅背照式感光元件,将画素由上一代的24MP升级为33MP,这项规格差不多刚好介于A73(24MP)与A7R3(42MP)之间,不过随着画素增加,A74的处理能力、连拍速度、连拍缓存空间并未因此减少,反而还增加不少,A74同样也搭载了机身内置的五轴防手震系统,防震级数由上一代的5级提升为5.5级,正面造型仍然维持一贯的家族特色,十分简洁,不过令人有些出乎意料的是,A7 IV字样并未打在机身上,而是相当低调的印在机身左肩部,正面型号字样仅显示A7,机身的整体设计较偏向A7S3,而与过往的A73有所区隔。
机身右肩是改变比较多的部分,原本的C1键改为录影键,而原本的C1键则移到原本录影键的位置。这里有个重点是模式转盘,它将录影模式、S&Q模式给独立出额外设计一个拨杆,让使用者可以快速的在拍照和录影模式之间切换。这样做有个好处,过去在录影模式下要调整曝光模式必须要进选单,无法快速做调整,但在现在拍照和录影模式可以个别调整,并且A74机身允许拍照和录影两种模式存在不同的曝光参数和拍摄设定,举例来说,就像是拍照可以套用一组光圈快门白平衡、而录影模式可以套用另一组光圈快门白平衡。除此之外,原本的 EV 补偿转盘也改成了可以锁定的后滚轮,同时不再仅限于EV补偿这项功能,而是让使用者可以自定义,这等于也让A74变成一台具备双后滚轮的机种。机身背面的配置与上一代A73大致相同,不过细部仍有变化,像是按键变得更大更好按、回馈感更明显,同时小摇杆也比照A7R4设计,触感与摩擦力都更好。机身左肩低调的印着A7IV字样,这也是全机上下唯一印有机身型号之处。此外,A74的背带扣环也比照A7S3的标准,采用不会晃动的设计,这可以确保在录影时不会收进因为背带扣晃动而产生的噪音。此外,A74也终于搭载侧面翻转式萤幕,但它仅具备108万点的解析度,以这个级距的机种来说确实是太少了,虽然说相较上一代A73萤幕的92万点有所进步,但以同级机种来看,仍然逊于对手的210万点。
▲ 比照旗舰机操作水准
Sony A74最大的特点在于引入了新的双层模式转盘,可以在拍照与录影模式之间快速切换,机身的人体工学设计与A7S3大致相同,不过握把部分有再稍稍加厚,以轻巧型的全幅无反机身来说,握持手感已经可以算是第一线的水准。
▲ 机身右肩
新的双层模式转盘可快速切换拍照与录影模式,同时也具备独立录影键。
▲ 侧翻式翻转萤幕
3吋103万点萤幕,解析度虽有进步,但离主流规格仍有一段距离。
▲ 机背操作钮
操作大致延续A7R4第四代机种逻辑,同时按钮加大、回馈感也更好。
▲ 握持手感升级
握感相较上一代A73大幅进步,构型近似于A7S3并进一步增厚处理。
Sony A74具备4K 60fps的录影能力,不过这必须在 Super 35mm 模式下才能达成,也就是必须裁切,若需录制全幅无裁切画面的话,则仅具备4K 30fps,就裁切这点来说,不免还是令人觉得稍稍有些可惜。撇除裁切这项缺憾,A74的录影规格还算是给的十足,其中4K 30p是由7K超采样,4K 60p Super 35mm模式则是源自于4.8K超采样,两者最高都支援4:2:2 10 Bit的录制规格。此外A74也具备 XAVC S-I 全帧内压缩格式,最高流量可达到600Mbps,A74也可以录制代理档案(Proxy),因应专业录影需求并利于后制剪辑。Sony 为A74设计了一些新的录影功能,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对焦图」,这项功能相当于是将相机运算景物的逻辑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在焦点前景的部分会用红色方块显示,在对焦点后的物体会用蓝色色块显示,让使用者可以更快速的判读对焦物体是不是在焦点内。除此之外,A74也搭载了一项新功能是「呼吸效应补偿」,这项功能藏在 Sony 镜头补偿的选单内,它可以补正录影时产生的呼吸效应。不过必须要注意的是,呼吸效应补偿作用原理是靠画面裁切来达成,也就是说开启补偿之后,录影的视角会变得更小,不过这项功能必须是 Sony 官方推出的镜头才可以使用,也并不是每一颗都有支援,使用者可以上 Sony 官方网站查询。
▲ 更精进的人机介面
感光元件与影像处理器同步更新,采用了与A7S3、A1同等级的双Bionz XR 处理器,处理速度方面提升了八倍,机身连接埠原则上几乎沿用了A7S3的设计,最大亮点就是全尺寸 HDMI埠(Type A),可以看出A74针对录影用户的企图心。
▲ 电子观景窗
EVF解析度进一步提升为369万点,同时也支援120fps高更新率。
▲ 双记忆卡槽
均支援 SD USH-II 规格,其中一卡槽同时相容于 CFExpress Type-A。
▲ 感光元件
采用全新感光元件,具备3300万画素以及4K 60fps录影能力。
▲ 连接埠
除了 USB Type-C 埠之外,还采用了全尺寸的 HDMI Type-A 埠。
Sony A74的推出对相机界来说理应是件大事,这一部分是源自于A7系列的成功,将相机市场由传统单眼往全幅无反相机跨了很大的一步,而A74的动向之所以令人注目,也在于大家都在关注它能否复制A73的成功,以及是否具备像是A73那样的影响力。我们从各项规格与产品定位来看,与A73不同的是,A74就定位来说比较像是一台综合型用途的相机,它着重的不只是拍照,还有录影,例如全尺寸 HDMI Port、比照A7S3的机身设计、操作逻辑、更好的录影格式4K 60p、对焦图、呼吸效应补偿等等。因此我们会认为A74应该会是一台同时适合拍照与录影使用者的相机,如果你同时拥有拍照与摄影方面的双重需求,那么它确实相当适合,但如果你是一台拍照重于录影、或是录影重于拍照的使用者,那么还有其他机种可以选择。总合来说,A74走的是一条与A73截然不同的路,但相同的是,A74仍然是一台值得购买,且完全可以列在2021年热门相机的选项之一,它的规格与功能虽然不能说是完美,例如4K 60p裁切与103万点萤幕仍然是个不小的缺憾,但它仍然是台有足够诚意的相机。
▲ 微距实拍
(焦距:600mm 快门:1/800秒 光圈:f/6.3 感光度:ISO 800 模式:M)
▲ 大光圈实拍
(焦距:135mm 快门:1/6400秒 光圈:f/2.5 感光度:ISO 200 模式:M)
规格
以入门中阶机种而言虽然仍有一点小缺憾,但以拍照和录影的多工用途来看,Sony A74规格仍算是有诚意。操作
大抵沿用 Sony A7S3的设计,同时加入新的双层式转盘,对于拍照录影双修用户而言是很好的操作改进。录影
在4K 30p录影时具备7K超采样,画质出色,在4K 60p时则为4.8K超采,但仅支援裁切的Super 35mm模式稍嫌可惜。拍摄及功能
新的33MP背照式感光元件、10fps连拍速度与新的动态追焦系统,让 Sony A74可以适用于相当多的拍摄场合。
本文同步刊载于PC home杂志
欢迎加入PC home杂志粉丝团!
评论列表 (1条)
2023-03-05 00:04:08
Mới đây, Hà Hồ tiết lộ điều thú vị ít ai biết về chồng và các con qua các chú thích ảnh rằng: "Chiều thứ 7 với các tình yêu. Một hội mê kem và ba Kim là siêu mê kem", "Cả nhà mê mèo, trừ mẹ".... Qua chia sẻ của "Nữ hoàng giải trí" có thể hiểu các nhóc tì nhà cô cực mê mèo và mê kem.又一力作!